2024年07月11日

八项发明获国家专利从农民成长为专家——张三茂和他的农机梦

时间: 2024-07-11 23:39:26 |   作者: 乐鱼最新版本下载

  说他普通,是因为他和大家一样,勤奋工作,热爱生活;说他不普通,是因为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化,但靠着自己的钻研和好学,从农民转身成为农业机械研发技术骨干,先后搞了十几项发明创造,其中八项获得国家专利,并且投入批量生产,广受农民欢迎。他个人也荣获石家庄市政府“2010年度石家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虽然搞发明这条路走得很辛苦,但他不会放弃,因为他的梦想在这里:通过个人的头脑,研究制造出来的农业机械服务于广大的农民朋友,让劳动变得高效而轻松。

  初见张三茂,他正蹲在车间里,手里拿着新研发的农业机械的图纸,和同事们你一言我一语,热烈地商讨着改进方案。皮肤黝黑、神态憨厚、衣着朴实,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个有着多项国家专利的机械专家。

  许是看出记者的疑惑,张三茂笑着说:“说实话,我也不感觉自己是个专家。我们家祖辈都是农民,我以前也是农民,现在充其量算是个‘土专家’。”

  的确,张三茂以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务农,农闲时便外出到建筑队打工。四十岁那年,他才来到农哈哈机械有限公司,成为了一名农业机械技术骨干。从农民转身成技术骨干,这种鲤跃龙门式的转变得益于张三茂对于机械的浓厚兴趣和对机械研发的执著精神。

  发明创造,在普通人眼里,是个很高端的东西,是件遥远的事情,可在张三茂心里,只要肯努力,只要爱琢磨,那就能“成事”。

  张三茂从小就不太“安分”,喜欢把家里的一些东西搬出来拆拆卸卸,琢磨其中的结构和原理。初中毕业后,他就回家务农,并成了生产队的农机手。农机出现了毛病,张三茂就试着维修,他找来这方面的书籍和图纸,一边研究一边维修,遇到了疑难问题,就去找专业师傅请教。几年下来,仅有初中文化水平、原来对机械原理一窍不通的他,竟然无师自通,学会了维修农机。只要是农机生了“病”,只要请他来,保证“药到病除”。同时,加上自己的努力,他也逐渐看懂了各类机械零件的图纸,除了农机,各类机械维修、家电维修,他都不在话下。“电视机、录音机我能修,轧面机、夯土机我也能修。”张三茂话语间有些自豪。

  小堡村很多村民家都加工沙发垫,张三茂家也不例外。编织沙发垫很是费时、费力,爱“瞎琢磨”的他就想着能不能造一台织沙发垫的机器,节约时机、节约劳动力。他到附近的织布厂“取经”,买来一台织布机,研究透原理后,自己开始改装机器。画图纸、做零件、调试,经过半个月的努力,织布机被他改成了织沙发垫机,他家也成了村里第一个用机械织沙发垫的农户。

  1998年,张三茂四十岁。这一年,他被农哈哈机械有限公司招聘,成为了一名工人。“当时只是说让我试试搞机械研发,没有想到我能干下来。”张三茂说,当年那一试,他成功留了下来,并且从一位普通农民变身成了农业机械技术人员。

  张三茂进入农哈哈机械有限公司,至今已经19年有余,一直从事农业机械新产品的开发和样机的制作、调试工作。

  祖辈是农民,自己又做了几十年农民,张三茂深知从事农业生产的艰辛。“乡亲们在地里一天到晚面朝黄土背朝天,费时费力不说,还挣不了几个钱。我既然开始从事农业机械研发。那就得多努力,研发出好的农业机械,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他们的劳动效率。”张三茂说。

  张三茂没有大学文凭,更没有参加过机械工程正规学习,但他在工作过程中懂得扬长避短,与同事密切合作,共同攻克研发难关。1999年进行播种机可拆式料斗排料装置和圆盘式开沟器弹簧浮动装置优化研发时,他夜以继日地反复研究,一遍遍亲手操作,最终制作出了样机。但是,他不懂制图,不懂材质的选用,便由有专业相关知识的人设计图纸、选择机器各部件的材质。一次次的磨合,一次次的装卸,无数次的试验……他的研发终获成功,播种机可拆式料斗排料装置和圆盘式开沟器弹簧浮动装置投入批量生产。精诚合作赢得了成功,该项研发取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创造离不开科学,科学离不开想象,张三茂爱琢磨,好想象,他利用一切能学习的机会寻求研发灵感和改进途径。他积极参加世界、国家等各级农机站组织的观摩学习活动,国内的北京、合肥、郑州等地都曾留下他的足迹,德国的汉诺威、意大利的博洛尼亚等地也曾有过他的身影,每到一处,他就会长时间逗留于和自己研发的产品有关的机械前,细致研究它的结构、运动原理等,精细到它的一个小小的部件。张三茂说:“说白了,研究机械也就是研究它运动的道理。”但是,他的观察是极具“功利性”的,他琢磨机器的先进性及先进的原因,是为了借“他山之石”攻己所需之玉。

  除了广泛学习、潜心研发,他还注重机器使用的回访工作。每次有新产品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他都会深入田间地头观看机器作业,并与广大新老用户唠嗑,总结他们的意见和改进要求,从中了解机械的不足并确定研发方向,以为广大农民和客户提供更完美的服务。中兴集团致力于新能源开发,自行种植万亩高粱以加工乙醇,仅靠人工不能及时收割,该集团从国外以100多万元的价格买进一台收割机,收割效果不理想,便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看中并购买由张三茂研发的台均价格几千元的高秆类直立作物秸秆收割机25台,使用效果很理想。张三茂回访时了解到该集团对高粱整株收获、随收随加工的特点,所以回厂后针对此特点又投入了新的研发工作。中兴集团有意与农哈哈合作,只要有机械技术保障,该集团将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张三茂和他的工友们全力以赴搞研发,为两个集团的通力合作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每一次研发新机械,他几乎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不分白天黑夜地一次次试验,磨破了手,熬坏了眼,累了身心,当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歪倒在床上时,满脑子想的还是他的发明。

  开始时,他不会画图纸,便虚心向科班出身的同事请教,很快就熟练掌握并摸索出自己独特的制图方法;2003年,公司开始采用电脑制图,他也跟着“提升”,不到一个星期就能熟练用电脑制图。每一次研发,他先设计好图纸,再按照图纸一步步地敲打出来,一次不行再来一次,一个部件常常是几十次地重复制作。有时苦思冥想不得要领,半夜醒来忽得灵感,拿着手电筒跑到厂棚内一直琢磨到天明……时间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岁月也悄悄地染白他的头发,虽然很苦很累,他却从没想到过放弃。“我知道农民的辛苦,一辈子倒腾这些发明,就是想让他们干活儿能轻松点。”张三茂说。

  伴随着辛勤汗水的是丰硕的收获。1999年,他研发的播种机械改进优化设计,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2002年,主持研发夹持输送式玉米秸秆割捆机和玉米秸秆割晒机,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前者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2008年,主持设计高秆类直立作物设备技术秸秆收割机,取得国家实用型新型专利,2009年列入石家庄市科技与发展项目,获得定额补助资金20万元;2009年,参与玉米收获机用拉茎辊设计以及一种秸秆收割机,分别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10年,参与的播种机用排种器、2011年参与的自走式秸秆收割机,先后获得国家专利……张三茂本人也荣获“2010年度石家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谈到每一项发明创造,张三茂都难掩对其珍爱之情。他说,目前他们生产的农机具远销全国各地,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这只是梦想的第一步,我还要继续努力研发其它产品,让更多的农民朋友得到实惠。”(记者李莉雅/文 通讯员 张龙/图)